2015江苏省养殖渔情分析报告
一、2015年养殖渔情分析
2015年,基于江苏省海、淡水8个定点县(市、区)的35个养殖渔情信息采集点数据,从分析结果来看:养殖水产品总出塘量略减,收入有较大增幅,其中青虾、中国对虾出塘量、收入双增长,其他大部分水产品出塘量和收入呈下降趋势;除青虾、河蟹、条斑紫菜出塘价格涨幅较大外,大多数水产品价格同比下跌;生产投入整体加大,部分养殖品种病害损失明显增加。具体养殖生产形势分析如下:
(一)主要指标变动情况
1、出塘量、收入
2015年,全省采集点出塘总量17247.67吨,同比减少2.59%%;出塘总收入51207.78万元,同比增加12.74%。
(1)大宗淡水及名特优鱼类出塘量、收入均减少。2015年大宗淡水鱼价格低迷,宝应、高邮两县是大宗淡水鱼主产区,监测采集点成鱼出塘量7844.2吨,同比减少6%,成鱼出塘收入7394.42万元,同比减少6%;淡水名特优鱼类出塘量39.24吨,同比减少26%,出塘收入109.95万元,同比减少23%。
(2)海水鱼类出塘量增加、收入减少。 总出塘量93.55吨,同比增加14%、出塘收入346.14万元,减少20%。
表1 大宗淡水鱼类出塘量和出塘收入情况
(3)虾类总出塘量、收入均略减少 ,青虾和中国对虾出塘量、收入双增长。 采集点虾类出塘量3009.46吨,同比减少2%,出塘收入15727.1万元,同比减少1%;其中罗氏沼虾出塘量2080.90吨,同比减少4.66%,出塘收入8400.19万元,同比减少9.77%;青虾出塘量668.26吨,同比增加3%,出塘收入4932.61万元,同比增加15%;中国对虾出塘量227.86吨,同比增加13.81%,出塘收入2023.05万元,同比增加16.60%;日本对虾出塘量32.45吨,同比减少11.20%,出塘收入371.26万元,同比减少41.00%。
(4)河蟹出塘量、收入同比双增长,海水蟹类出塘量、收入同比大幅减少。 蟹类采集点处共出塘量2097.58吨,同比增加1%,出塘收入15990.16万元,同比增加16%;其中河蟹出塘量1950.27吨,同比增加4%,出塘收入14840.1万元,同比增加28%;梭子蟹出塘量147.31吨,同比减少31%,出塘收入1150.06万元,同比减少46%。
(5)贝类总出塘量、收入同比下跌。缢蛏出塘量58.70吨,同比减少28.26%, 出塘收入129.20万元,同比减少34.60%。
(6)藻类出塘量下滑,收入同比略增。条斑紫菜收获量2280.95吨,同比减少23%,上市收入1516.57万元,同比增加3%。
2、出塘价格
2015年,主要养殖水产品出塘价格涨跌互现,大宗鱼类价格除鲫鱼、鳊鱼微涨外均下跌;河蟹、青虾、紫菜单价上涨明显,其它水产品均不同程度下跌。
大宗淡水鱼类平均9.42元/千克,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青鱼15.36元/千克,同比下跌22%;草鱼8.64元/千克,同比下跌20%;鲢鱼4.26元/千克,同比下跌1%,鳙鱼8.7元/千克,同比下跌7%,鲫鱼11.1元/千克,同比上涨7%,鳊鱼10.94元/千克,同比下跌5%。淡水名优鱼类平均单价28.02元/千克,同比增长5%,其中黄颡鱼22.72元/千克,同比增长1%,乌鳢19.34元/千克,同比上涨1%,鳜鱼50元/千克,同比增长2%。
图1 青、草、鲢、鳙、鲫、鳊综合价格情况(元/千克)
中华鳖单价124.22元/千克,同比下跌4%;海水鱼大菱鲆单价分别为37元/千克,同比下降14%。
罗氏沼虾单价40.36元/千克,同比下跌5.39%;青虾73.82元/千克,同比上涨12%;中国对虾88.78元/千克,同比上涨2%;日本对虾114.42元/千克,同比下跌34%。
图2 罗氏沼虾出售价格对比(单位:元/千克)
图3 2014年、2015年青虾价格波动情况(单位:元/千克)
河蟹单价76.1元/千克,同比上涨23%;梭子蟹单价78.08元/千克,同比下跌22%;缢蛏单价22元/千克,同比下跌9%;条斑紫菜湿重单价6.64元/千克,同比上涨26%。
图4 2014年、2015年河蟹价格对比(单位:元/千克)
表3 全省渔情采集点综合出塘单价情况
3、苗种投放
采集点鱼类苗种投放量同比减少;虾类总放养量同比大幅增加,其中罗氏沼虾投苗量减少;蟹类投种量增幅明显。
大宗鱼类投种量1150.03吨,同比减少27.35%,名特优鱼类投种量4.05吨,同比减少20.9%。大菱鲆投种数量0.2吨,同比减少72%。
虾类投苗量66898万尾,同比增长6.9%;其中罗氏沼虾苗种投放50480万尾,同比减少了5.9%,中国对虾13106万尾,同比增加90.02%,日本对虾3312万尾,同比增加66.7%。青虾投种量179.7吨,同比增加32%。
河蟹投种199.6吨,同比增加37.8%;梭子蟹投苗98万尾,投种量4.67吨;中华鳖投种71.66吨,同比增加4.2%。
2015年采集点大丰市卯龙养殖场改变投放模式,投梭子蟹(抱卵蟹)产苗98万尾,而2014年只投放了蟹种,故无可比性。半滑舌鳎由于养殖周期较长,价格较低,成本加大(工厂化养殖的瓶颈还是缺少地下水资源,养殖场附近的地下水资源已枯竭,取水井已打到3公里以外,用水成本增加),雄鱼占比又较大,风险大,目前的商品鱼价格大约在90元/千克左右,所以今年采集点处一直就没有进苗养殖。
图5 2014年、2015年大宗鱼类放养对比 单位(千克)
4、生产投入总体同比略增,水电燃料投入下降明显,人员工资、基础设施成本增幅较大。
采集点生产总投入79732.08万元,同比增加6.1%。其中饲料费16932.06万元,同比增加4.63%,苗种费7239.38万元,同比增加2.29%,人员工资4022.33万元,同比增加4.87%,鱼药及水质改良类1350.84万元,同比增加10.78%,水电燃料1162.67万元,同比减少14.16%,水域租金4600.95万元,同比增加6.63%,基础设施1654.28万元,同比增加了26.92%,其他719.40万元,同比增加3.3%。
图6 2014年、2015年采集点生产投入对比(单位:万元)
大宗鱼类市场不景气,投苗量大幅减少,名特优及海水鱼类投苗量同样减少,但蟹类投苗量同比有较大增幅,一是今年蟹苗种费下降;二是对市场的研判,养殖户增加了亩放养量。上半年气温偏低,天气变化大,养殖品种吃食量相对减少,渔药及水质改良剂类用量增多,常规鱼类养殖增氧机等使用减少,因此鱼药及水质改良类同比略增,水电燃料生产投入下降。
5、生产损失同比增加
2015年1-12月份淡水养殖品种病害损失241.62吨,同比增加4.67% 。主要是草鱼烂鳃病,鲫鱼鳃出血,罗氏沼虾苗种存在“铁虾苗”现象等。条斑紫菜病害和灾情造成数量损失分别为153.5吨、46.1吨,主要是由于上半年烂菜严重导致产量大减,暴雨寒流等灾情较多。
(二)特点和特情分析
1、大宗淡水鱼类价格持续走低
今年1-12月监测数据:综合平均单价9.42元/千克,大宗淡水鱼类所用饲料价格平均降幅达3-5%左右,苗种价格下滑,养殖成本这两项降低,但大多数养殖品种已跌破成本价。建议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市场行情导向,指导渔农户改变养殖模式和合理错开销售时间,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2、罗氏沼虾
2015年高邮市养殖罗氏沼虾13.55万亩,比上年增加0.22万亩,增加1.65%。产量4.004万吨,亩平295.5kg,平均亩效益1500元左右,最高的亩产超过480kg,亩效益超过6000元。根据调查,亩产350kg以上,亩效益2500元以上的占15%左右,亩产250-349kg的,亩效益1000-2000元,由于“铁壳虾”、管理不善,亩产在240kg以下,亩效益在1000元以下的约占15%左右。与去年亩平均效益3850元相比,降低了很多。
2015年共放养虾102亿尾(自给率约为23.5%),亩均放养7.5万尾,与上年相当,由于虾苗生产的不稳定性,导致虾苗价格上涨100元/万尾,所以虾苗成本每亩上升750元左右,上升28%以上。由于进口鱼粉价格大幅上升,导致罗氏沼虾饲料价格上涨,成虾料平均10900元/吨,比上年提高1300元/吨,亩饲料成本上升600元,上升14%。
2015年虾苗和饲料成本每亩上升1350元,比上年增加20.4%。与上年相比,今年虾苗的给苗率和质量又有下降(由于价高,所以质次、量不足),导致幼虾培育成活率下降(大致下降5%—10%),加上今年4、5月份平均气温较低,罗氏沼虾生长速度比往年慢。“铁壳虾”情况依然存在,今年全市“铁壳虾”面积约占35%。
2015年成虾销售情况在前期销售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保持在70-76元/千克;在销售高峰期平均只有36-40元/千克,而去年同期销售价格达到42-46元/千克;清塘期间(9月底-10月),销售价格只有26-30元/千克,而去年同期价格再32-34元/千克。今年罗氏沼虾市场价格平均比去年低4-6元/千克。
3、河蟹
2014年河蟹养殖产量比正常年份增产20-30%,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大规格蟹价格降幅较大,中小规格蟹价格基本持平。面对市场新形势,加之年初蟹种价格较去年下降20%左右,今年养殖户普遍改变养殖模式,改过去稀放600-800只/亩为高密度放养1200-1500只/亩,同时少量套养经济较高的虾类和鱼类以提高经济效益。2015年上半年天气情况变化较大,积温偏低,河蟹摄食减少,脱壳推迟,水草生长也受影响。但根据采集点数据和实地走访,今年河蟹产量、规格均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价格形势较乐观,小规格河蟹和去年持平,大中规格比去年上涨明显,甚至大规格(雌蟹150以上,雄蟹200克以上)高出100%-200%以上。主要原因是今年河蟹规格普遍偏小,尤其大规格河蟹数量更少。当前全国河蟹销售已基本接近尾声,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河蟹价格仍有上涨可能。
4、青虾
从采集点来看,青虾放养量较往年大幅提升,由于青虾具有均衡上市优点,在河蟹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青虾一直处于高价运行态势,因此许多养殖户主动调整养殖结构,特别是在单品种河蟹养殖池塘加大了青虾混套养力度,以进一步提高池塘综合效益,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5月青虾产量较2014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主要是今年气温较低,特别是4月和5月青虾生长的关键期持续低温,少光照,影响了正常的蜕壳生长,此外今年青虾的上市时间较去年推迟7天~10天。另一方面过池虾种质量较往年有所下降,成活率较低,所以在投放密度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上半年青虾产量仍有所下降,采集点显示:1-5月青虾出塘量268.28吨,同比下降13%;而6-12月青虾出塘量399.97吨,同比增加17%,出塘收入2909.76万元,收入同比增加30%。全年平均价格比去年高10元/千克左右,6-12月平均价格72.74元/千克,同比增长11%。预计16年初仍保持高位。
5、紫菜
今年紫菜病害和灾情损失严重,同比损失达50%以上。经采集员多次下海察看和调研走访养殖户,发现今年紫菜烂菜与以往不同,主要表现在:从幼苗开始烂到成菜;从内沙烂到外沙;从低潮区烂到高潮区,其中高潮区情况稍好一点;养殖密度从稀烂到密;冷冻网出库时间从早烂到晚。今年自然灾害及病害频发,减产减收,价格单价6.64元/千克,同比上涨26%,预计明年价格可能还会有上升的空间。
二、2015年养殖渔情预测
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价格处低位,大宗淡水水产品养殖规模会进一步压缩,结构会调整,预计2016年淡水水产品价格将继续保持平稳、低位运行的态势。受市场导向,2016年我省河蟹养殖户养大蟹的热情将再次被激发,如气候正常,大规格蟹数量将比今年多,预计整体价格与今年相比可能会适当回调。
2015浙江省养殖渔情分析报告
一、2015年养殖渔情分析
1、主要数据指标变化
(1)水产种苗投放量同比大幅减少,投种量增加。
2015年采集点共投放各类苗9.3亿尾、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9.2%,种962.3吨、同比增加了5.1%。其中:鱼苗7879.8万尾、增加53.9%,鱼种895.0吨、增加54.6%。主要大宗淡水鱼加大鱼苗投放力度,大规格鱼种投放量增加更多;虾苗6.4亿尾、减少了11.1%(淡水白对虾5.4亿尾、减少10.0%;罗氏沼虾1475万尾、减少48.6%;青虾苗1520万尾、减少9.5%,种13.8吨、增加55.1%),蟹苗2889.6万尾、增加3.3倍;贝苗17374.1万枚、减少88.4%(蚶苗减少33.9%、蛏苗减少89.7%),贝种26.9吨、减少90.4%;坛紫菜95.8万贝壳、减少44.9%;鳖苗36.7万只、减少19.3%,鳖种15.6吨、减少62.9%。
表1 苗种投放情况表
(2)生产总投入同比微增,其中苗种费、饲料费、水域租金费用增加,基础设施费大幅减少,人员工资、水电燃料费、鱼药等费用略降。
2015年,采集点的生产总投入19296.1万元,同比微增5.2%。其中:苗种费3652.0万元,同比增加16.0%;饲料费10087.3万元,同比增加6.8%;水域租金2049.1万元,同比增加6.8%;人员工资1837.9万元,同比减少3.4%;基础设施费476.0万元,减少30.6%;渔药费393.7万元,同比减少8.3%;水电燃料费665.7万元,同比减少4.0%;其他费用134.4万元,同比增加13.8%。
(3)整体水产品出塘量和成鱼出售金额同比都有所上涨,个别品种出塘量与出塘收入下降明显。
2015年,采集点共出售各类水产品9987.9吨、出塘收入23442.4万元(不含苗种收入1318.7万元,下同),同比分别增加33.5%、14.4%。与2014年同期相比:大宗淡水鱼出塘量大幅增加191%,出塘收入增加232%;淡水名优鱼类出塘量同比增加15%(受黄颡鱼、鳜鱼、淡水鲈鱼等品种出塘量增加影响),出塘收入增加12%;虾类出塘量基本持平,出塘收入却减少了14%(主要是因为淡水南美白对虾收入减少影响,出塘量减少6 %,出塘收入减少22%);蟹类出塘量增加13%,出塘收入增加15%;受泥蚶出塘量减少影响(出塘量减少40%),贝类总体出塘量减少7%,出塘收入减少11%;甲鱼出塘量减少68%,出塘收入减少了55%。主要品种中除罗氏沼虾、大黄鱼、淡水鲈鱼、黄颡鱼、青蟹、南美白对虾(海水)等)出塘量有所增加外(同比分别增加330%、151%、38%、29%、22%、9%),其余主要养殖品种出塘量都有不同幅度减少。
(4)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同比下降,大宗淡水鱼价格继续下跌,海水鱼、中华鳖价格走高。
2015年,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23.5元/千克,与去年相比减少14.3%。其中中华鳖、大黄鱼、鮰鱼、鳜鱼、青蛤、日本对虾价格涨幅明显,同比分别上涨了39.2%、37.6%、21.6%、18.2%、16.5%、16.2%,中华鳖价格继续回升;而大宗淡水鱼除鲫鱼增加5.4%、草鱼增加3.3%外,其余价格继续下跌(鳊-7.0%、青-5.0%、鳙-4.3%、鲢-4.2%、);淡水名优鱼类的主要品种淡水鲈鱼、乌鳢、黄颡鱼价格也处于下跌状态,分别下跌18.4%、14.6%和3.0%;海水鱼类价格则有所回升,特别是大黄鱼价格上涨较多(海水鲈鱼5.8%、大黄鱼37.6%);主要养殖虾类品种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海水)、南美白对虾(淡水)价格都下跌较多,分别下跌22.8%、16.8%、16.6%;海水蟹类中梭子蟹价格下跌比较厉害为-27.7%,青蟹价格略有上涨,涨幅8.3%;海水贝类缢蛏、泥蚶、青蛤等品种价格都略有上涨,涨幅为4.1%、6.1%、16.5%;坛紫菜价格同比下降31.8%。
(5)损失情况大幅增加,疾病、天气等因素对水产养殖影响突出。
采集点共造成数量损失544.8吨(同比增加75.8%),经济损失1395.1万元(同比增加29.1%),主要损失品种有,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红体病、黑鳃病等有200多吨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700多万元;今年的坛紫菜由于放养密度、天气等原因,烂菜严重,损失216吨,177万元;青鱼肝胆综合症一直是困扰青鱼养殖的难题,今年损失33.6吨,54万余元;此外由于台风、疾病等原因,海水养南美白对虾损失43吨、400万余元。
2、全年生产特点分析
(1)水产品总体价格继续回落。从监测点情况来看,采集点水产品价格同比跌多涨少。其中常规淡水鱼以及主要的名优淡水鱼类等淡水养殖品种生产价格大部分处于下跌趋势稳中略降,南美白对虾价格下挫,是的在今年增产的情况下,产值却缩水;以大黄鱼和海水鲈鱼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海水养殖鱼类,今年价格、产量双双上涨,特别是大黄鱼,价格和产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虽然,有出现白点病等状况,整体形势好。与海水蟹类的产量产值上升相比,滩涂贝类的中的泥蚶,出塘量减少了一半,可能是今年泥蚶价格偏低,养殖户偏向于继续养殖而不是出售现有存塘的原因。甲鱼则受这几年“五水共治”等因素影响,继续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出塘数量与产值则继续下跌。
(2)中华鳖成鱼价格继续上涨,鳖苗价格上升。近年我省启动“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等环境治理工程,嘉兴、湖州、杭州等养鳖大市温室养殖锐减,种鳖数量也响应减少,鳖蛋价格上涨,如5月江西日本品系鳖蛋1.5元/只、涨了近50%,本地日本品系鳖蛋2元/只,本地鳖蛋1.2元/只。虽然6月回落至2014年水平,但整体价格上升。采集点情况上看甲鱼产量与采集点总产值继续下降,但是甲鱼价格则上涨了三成。
(3)白对虾养殖损失较大,养殖形势不佳。
由于自然灾害台风等以及白对虾病害(偷死病、红体病、黑鳃病等)影响,白对虾的损失占了水产总体损失的40%,另外,在萧山等地区由于养殖户受白对虾加工企业去年亏损拖累等原因,压价收购现象较多,导致今年增产不增收。
在传统养殖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抗风险、保增收等要求,钢丝大棚等具有良好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同时能增加养殖茬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养殖方式越来越多,虽然投入大,但是面积越来越多。
只是,由于养殖成本:塘租越来越贵、饲料越来越贵、人工越来越贵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苗种掣肘始终都在。灾害性天气的突发、工业化带来的养殖面积的压缩、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等因素,也步步紧逼,整体养殖形势不佳。
(4)泥蚶、梭子蟹等价格偏低。泥蚶是我省传统海水养殖贝类,一直深受市场的欢迎,不过今年泥蚶受制于价格下跌的因素,养殖户更加倾向于屯塘进一步养殖,使今年泥蚶产量大幅减少。梭子蟹价格也同样受挫,原因是收到海捕蟹量的增加以及养殖产量的增加较多。
(5)坛紫菜损失严重。仅11月一个月,苍南县三个采集点,损失坛紫菜394000斤,价值160余万元。三门一个采集点损失37500斤,价值15万余元。主要原因是今年夏秋之际,长时间阴雨天气,导致坛紫菜烂菜严重,且受去年行情影响,今年养殖户投苗量较大,更加加重了坛紫菜烂菜的发生。
二、2016年生产形势预测
2016年随着我省继续对海水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特色养殖模式推广等扶持,水产品在生产中的比重将有所提升,发展形势良好。淡水养殖方面,工业、城镇建设征用鱼塘现象依然严重,随着我省“五水共治”工作的继续推进,对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关停,从禁养区、限养区退养,淡水养殖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16年养殖成本将持续增加,特别是人工、塘租等价格上升以及鱼粉等价格的不确定性,各类水产饲料价格将面临上涨压力,养殖户的水产养殖盈利空间缩小,特别是部分行情不好的养殖品种面临着亏本。
根据2015年生产形势,综合考虑当前供给能力、市场需求、经济走势等因素,对2016年主要养殖品种生产形势预测如下:
1.鱼类。大宗淡水鱼类需求稳定,养殖户投苗数量增减不一,但今年除鲫鱼受地区影响,价格有所回升以外,其余大宗淡水鱼类普遍价格继续下跌。在春节前后由于水产品需求量大,市场交易较为活跃,价格肯能会有所反弹,但由于目前存塘量依然不少,2016年上半年的大宗淡水鱼价格依然不容乐观。由于此次行情低迷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整体产量已经减少,受供需关系影响下半年有望转好;淡水名优鱼类中,近年黄颡鱼的养殖规模大幅增加,今年出塘量依然有不小幅度的增加,导致2015年市场价格开始松动,出现小幅下跌。今年苗种投放数量减少,有助于稳定黄颡鱼价格,2016年价格应基本稳定;海水鱼类今年由于上年产能问题,今年需求转旺,价格产量都有大幅增加,但受制于整体需求,要控制产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状态。
2.虾蟹类。2015年白对虾生产形势一般,价格受去年加工企业拖累,价格有所下跌,2016年需要苗种质量得到保障、气候条件适宜、提高单产面积,才能保持当前生产形势。青虾的养殖效益一直较为稳定,随着我省养鱼稳粮增收工程的推进,稻虾共生轮作模式不断被各地所接受,青虾的养殖面积将会显著增加,估计价格保持平稳。罗氏沼虾今年出现“老头虾”等情况,导致有些地区产量不高,可能是由于苗种问题,2016年需要加强苗种培育与正规化引进。青蟹生产有望继续保持稳定,梭子蟹养殖集中在春节前后上市,今年行情应该不会出现去年影响,价格特别是春节期间,价格有望回升到前年水平,2016年形势转好。
3.贝类。过去一年泥蚶出塘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挫,养殖户养殖信心不足,存塘量较多,投苗量大幅减少,养殖规模有所下降,预计2015年价格将会有所企稳。蛏子的价格季节浮动比较大,2015年如无特殊情况发生,蛏子养殖情况将保持平稳趋势。
4.坛紫菜。坛紫菜养殖由于2014年行情较好,养殖户投苗量增加,并受自然气候影响,2015年很多养殖户烂菜,几乎颗粒无收。在坛紫菜养殖上,还需要进一步在环境、市场、科学养殖等方面更加注意,防止由于这些原因的减产以及重大损失。
5.中华鳖。受制于“三改一拆”及“五水共治”等政策性影响,养殖总量持续下降,但产品价格有所回升。在新常态下,要多在生态养殖、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创新养殖模式等方面多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高甲鱼附加值。受产业升级以及市场需求影响,中华鳖市场有望继续回温。
来源 | 中国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