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国奥运凯旋!自今天起开始进行《巧合?!》系列内容的连载发布!
本书上册通过一系列历史巧合的关联性分析推理,似乎可以合理的解释玛雅卓尔金历、苏美尔王表年代、史前大洪水、亚特兰蒂斯灭亡、玛雅太阳纪、上古埃及和中国的自然灾害及早期文化灭亡、全球气候气温变化、海平名变化等众多历史谜题,又进而推导出地球板块的运动过程、小行星撞击导致的地球转速及经纬度变化、陆地板块环状结构、盘古大陆分裂、超大陆旋回、五大冰川纪、五次生物大灭绝、地球磁异常图等系列地球物理现象产生的可能过程及原理推测。
本书下册为《山海经》逐点全面解析专题,应感兴趣的读者希望,与上册同步连载发布。
特别注明:个人版权,禁止摘抄!欢迎转载和合作,但请务必原帖转发,或注明作者及原发布平台。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与我共同研究,探讨人类和地球的历史真相!科学就是在不断分析推测与验证的持续过程中进步,寻找人类与地球的历史真相,以借鉴指导地球人的未来之路!——作者:牛春咏(联系方式:13801312181@163.com)
前言 巧合或许并不是巧合?你想知道史前大洪水的真相吗?
你想知道亚特兰蒂斯是如何灭亡的吗?
你想知道土耳其亚拉腊山海拔超4000米沉船遗迹的真相吗?
你想知道为什么大量远古文化族群同时在五千年前消亡断代吗?
你想知道苏美尔阿努纳奇真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吗?
你想知道《旧约.创世纪》隐藏的历史真相吗?
你想知道古人为什么都几百至上千岁如此长寿吗?
你想知道玛雅太阳纪记录的真正历史吗?
你想知道玛雅260天/年古怪历法的含义吗?
你想知道玛雅文化为什么会离奇消失吗?
你想知道南美纳斯卡线条的含义吗?
你想知道北美霍皮人小太阳纪的含义吗?
你想知道远古中国夏商周真正灭亡断代的原因吗?
你想知道远古中国如三星堆为什么有那么多热带、亚热带动物遗存吗?
你想知道百慕大海域奇异现象的原因吗?
你想知道撒哈拉为什么从富饶的大草原变为生命死地的沙漠吗?
你想知道南极为什么从热带森林变为极寒的冰川吗?
你想知道南极和澳洲的恐龙为什么比其它地区提前三千多万年就灭亡了吗?
你想知道沿海区域山脉、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
你想知道盘古大陆质心在南极点像蘑菇陀螺一样旋转的原因吗?
你想知道全球陆地从近三十亿年至今多次分分合合(包含盘古大陆)的原因吗?
你想知道五次生物大灭绝和五次冰河时代(大冰期)的真正原因吗?
……
本书或许能为你揭示真相,或许能给你带来思考的启示!——作者:牛春咏
第一章 玛雅日历、苏美尔王表、《旧约.创世纪》和大禹治水等古文献的神奇关联巧合我们的系列推理从神秘而古老的玛雅文化开始!
1、古怪的玛雅卓尔金历的真正含义?说到中美洲玛雅,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神秘,有众多未解之谜。玛雅文化在距今约5000年前出现,属新石器时代水平,直到16世纪被阿兹特克文明继承前也未进入青铜文明。但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原始的文化族群,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比如我们餐桌上的玉米、西红柿、南瓜、辣椒等很多粮食作物都是玛雅人培育出来的。
玛雅的历法(即日历系统)很奇怪,同时有三种日历一起使用。哈布历(Haab)为:18个winal(或uinal)×20天/winal+5天/补差月=365天/年,明显对应我们现在的日历,但没有年数的记录。而长计历(Long Count)进制数为“……20.20.20.18.20”则明显是按20进制来记录天数,可以无限扩展,其中从右数第二个数学单位换成了18进制,肯定是为了后两位18×20天=360天近似对应365天的年,方便日常应用。比如问你几岁了?你难道还要通过20进制减法先计算出总天数后再除以365天,这也太复杂了没法用,但第二个数字单位换成18进制后,直接看从右数第三个数字就可以近似知道你几岁了,每年相差的5天影响不大。
但这两套历法为什么不合并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219天/年(实际周期随着地球自转持续变慢还在微小变化),也就意味着约4.13年就相差1天,20年就相差近5天,那时候还没发明置闰补差法,所以按年天数规律无法固定下来。然而,大规模农耕的精耕细作要求又需要准确的时间节点来标定和指导各种作物的犁地、播种、浇水施肥、锄草、灭虫、灌溉、收获等环节,所以想不到办法合并,就只能将指导农耕畜牧的农历和纪年历分开:农历一年一用,且每年或隔两三年校准补差一次;而纪年历干脆就按照20进制的天数来准确记录,也无法准确对应年。
直到置闰补差法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几年几闰?什么时间闰?需要长期的观测修正。根据《埃努玛.埃利什》中“马尔杜克按照三星化分月历”以及泥板书中的月份对应人物,置闰补差法可能源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苏美尔马尔杜克时期,之后,古巴比伦汉谟拉比在乌尔历法基础上发展出古巴比伦历,后期几经过多次调整修正,总共经历了近1500年以上,约公元前383年起采用“十九年七闰法”。其它地区的置闰历法变化历史也各不相同,但置闰法最终结果相同。
前两个玛雅历法还算好理解,但第三个卓尔金历(Tzolk'in,也称神历)就太奇怪了,13个日数×20天/日数=260天/年,和任何天文规律都对不上,至今意义未知。按道理来说,日历创造必然为了实际应用,怎么可能没有规律可循和实用意义呢?
卓尔金历从历史来看比哈布历更为古老,对比哈布历同为20天一个小周期,我突发奇想,那么20天会不会就是远古时代的月亮周期呢?哈布历会不会是基于更早期的卓尔金历所改造的呢?即卓尔金历等同哈布历格式应该为:12个神历月×20天/神历月+N天/补差月=(240+N)天/年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种推理是否具备天文合理性。今天的月球公转周期为27.32天/月,但由于我们是站在地球上看被太阳照亮半边月球的观测规律(即月相周期),所以月相周期即朔望月约为29.53天。如果地球围绕太阳、月亮围绕地球的公转绝对时间都不变,但远古地球的自转速度比现在慢呢?我们再来看朔望月的变化。
1)假设古代朔望月近似20天,那么可以列出公式:20天/(240+N)天/年≈29.53天/365.2564天/年,计算得出补差月天数N≈ 7.3799天,一个神历年约为247.38天。
2)如果古代朔望月近似21天,21天/(240+N)天/年≈29.53天/365.2564天/年,则补差月天数N≈19.7489天,一个神历年约为259.75天,与卓尔金历非常吻合。计算得出,当古朔望月为21.0203天时,恰好满足13个月20天=260天/年的卓尔金历。
3)如果古代朔望月近似22天,22天/(240+N)天/年≈29.53天/365.2564天/年,则补差月天数超过32天多了一个20天月,不成立。
4)如果古代朔望月近似19天,19天/(240+N)天/年≈29.53天/365.2564天/年,则补差月天数N≈4.9891天,不可能倒着补差,不成立。
由于玛雅卓尔金历没发现有补差一说,所以大概率就像上面第二种情况,恰好近似13个月20天为一年,也就明确意味着玛雅卓尔金历20天的神历月和20进制的长计历最大可能就是按照远古实际的朔望月周期制定的,完全符合天文规律。
而且,现在的玛雅18月哈布历和长计历都是在更古老的12月卓尔金历及其对应的早期长计历(进制格式为“……20.20.20.13.20”)上修改的。此外,由于年天数几乎不可能恰好是整数,所以不论卓尔金历还是哈布历,原来都应该有玛雅祭祀长年观测并间隔性修正,但修正方法应该早已失传。
那么卓尔金历的补差月天数到底是多少呢?不得而知,但从玛雅传说来看卓尔金历似乎并没有补差天数的说法,所以年补差月天数极有可能接近20天,即古代朔望月接近21天/月,年天数接近260天/年。
2、一系列问题来临了!1)接近260天/年的地球年周期和接近21天/朔望月的月周期都属于天文客观规律,玛雅历法如此,全球其它地区的历法也应该类似才对,我们还需要更多证据,在哪里呢?为了便于区分,本书以下将这种古老的历法简称为神历。
2)日历系统从接近260天/年变为今天365天/年,也就意味着地球自转曾经加速过,什么时间发生的?地球自转加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还有什么证据?产生了什么灾难?
3)即使地球自转加速了,全球人类发现原来的历法不对了,需要改变,但由于新历法的建立和修正完善仍需要漫长的观测过程及时间,所以在新历法正式普及应用前,必然有一个旧历法暂时沿用、甚至新旧历法同时使用的过渡阶段,各人类族群的历法变更时间点又在哪里呢?
这些问题需要一步步探索发现。
为了验证260天神历的科学性和历法变更是否存在,我们需要寻找越古老、越连续的历史时间轴记录,还真有,就是苏美尔王表和包含《旧约.创世纪》的圣经年表。苏美尔阿努纳奇家族中智慧水神恩基和儿子马尔杜克治水的洪水爆发时间与诺亚方舟记录的史前大洪水时间极其完美准确的重合在公元前2015年!而且与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倒推的大禹及父亲鲧治水的洪水开始时间也相差仅几十年,误差不大。这么多的历史对应性很难再说是巧合,或许就是历史真实?!
3、苏美尔王表的真实年代?我们先来看看苏美尔王表。
1)苏美尔与古巴比伦的关系苏美尔文明位于今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也叫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根据考古检测,约公元前4300年就已经建立了城市,约公元前3500年实现了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青铜文明的过渡。
由于过去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只知道古巴比伦但不知道苏美尔,而且网上很多资料把古巴比伦和苏美尔的概念混淆了,甚至把苏美尔的历史也算到了古巴比伦身上。事实上,古巴比伦是入侵苏美尔的阿摩利族群中的一支独立后形成的,伊朗的埃兰人和古叙利亚地区的阿摩利人联合入侵了两河流域苏美尔,苏美尔内部争霸又从伊辛王朝分裂出一个拉尔萨势力,多方混战的结果就是:先联合打跑了埃兰人,拉尔萨之后灭亡伊辛,古巴比伦于公元前1792年又灭了拉尔萨,最终赢家古巴比伦统治了两河流域,苏美尔历史彻底结束。
虽然古巴比伦也由此完全继承了苏美尔的农业、文化、科技等遗产,并进一步发展扩大,但古巴比伦统治者阿摩利人原属于闪米特语系的游牧民族,而苏美尔则很早就进入农耕社会,且有自己的苏美尔语和全世界最早的楔形文字,语言、文字和社会体系等都完全不同,不属于同一民族体系,不能混为一谈。苏美尔文明远比古巴比伦文明古老得多。
2)文明与文化的概念差异说到“文明”,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历史学、考古学中“文明”和“文化”这两个名词的概念区别。文明的定义在国际上并不统一且难以界定,在划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文明、铁器文明之后,常用文明划分标准包含城市、文字、阶级、冶炼技术等存在并符合规模指标,也就意味着最低文明也要符合青铜文明的定义要素指标,否则就只能算是新石器时代。
所以,玛雅就不能算是考古学定义的文明,即使某个族群社会的众多方面都远远超过青铜文明的定义标准,但青铜、文字应用等关键指标不符合,那么在常用文明定义上就依然还是新石器时代。这也是国内外争论夏朝到底算不算文明的矛盾根源,夏朝缺少文字且历史记录与考古难以准确对应,其实问题的本质在于考古学中文明划分的标准是否合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概念性纠纷,对很多远古族群历史都普遍采用“文化”这个宽泛概念的中性词来描述。
其实历史学、考古学中的文明定义或许还有一个小漏洞,那就是朝代(或王朝)的时间划分。如果玛雅在灭亡前进入青铜时代,如果把玛雅历史时期整体作为一个大朝代,那么“玛雅是文明”的这种描述就很容易被人误解为玛雅整体历史都是青铜文明,感官上一下子就把玛雅的文明开端时间提高了几千年。再比如,炎黄末期中国就已经划分九州建国,夏商周如果看作是大一统势力的内部争霸,夏商周作为一个大王朝内的小分期,那么夏朝自然也就成了“文明”。所以,朝代划分方式会严重影响一个族群文明的开端时间,朝代划分的越细致则文明对应朝代的开端时间越晚,反之可能越早。
综上分析,其实历史学、考古学中的“文明”定义跟我们日常理解的“文明”词汇含义并不等同。而且从科学严谨性表达来说,新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文明是一个时期节点,所以准确表达应该为“什么朝代的什么时期达到了青铜文明标准”,而且文明定义标准或许也有待完善,没必要过于纠结。中国也在力求打破“文明三要素”等定义,提出新的文明定义方案。
3)苏美尔王表的历法单位问题回到苏美尔王表的解析。苏美尔王表(Sumerian King List,简称SKL)是苏美尔城市管理者的年代连续记录,目前发现的共有二十多份不同的副本,其中WB.444版本经修正后是现存流传最为广泛且较为完整的。
王表分洪水前和洪水后,洪水前有两个日历单位ner和sars,洪水后未标注日历单位。我没查到是谁定义了“ner为600年,sars为3600年,洪水后的单位为年”?依据是什么?但结果就是导致洪水后累计24825年,洪水前更离谱到277200年,一下子就成了史前超文明或外星文明谣言的温床,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造谣鼓吹。
WB.444 Sumerian King List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苏美尔城市文化距今才约6300年左右,30万年前还是智人时代,哪儿来的超文明?化石证据呢?而且苏美尔王表中有据可考的人物如吉尔伽美什的年代约公元前2000多年,根本不可能是几万年前的人。而且从历法合理性来看,ner如果为600年相当于600进制,而sars为ner的更高进制单位,3600年又成了6进制,谁会设计这么怪异混乱的历法呢?!就算ner如果是60年形成连续的60进制,纪年记录都是力求精确的,记录也应该是“多少sars+多少ner+多少年”,怎么可能把年省略了呢?而且纪年记录都力求越精确越好,谁又能保证苏美尔王表的纪年单位不是精准到神历月甚至是天呢?!
我们把苏美尔王表中洪水前的ner对应卓尔金历-长计历20天的神历月winal,sars对应13个神历月约260天的神历年。洪水后未标注历法单位的数字应该也对应20天的神历月,因为地球年天数一旦改变为365天/年,那么原260天/年的sars就不再对应真实的年天数,sars也就失去了近似对应年天数的意义。所以,苏美尔统治者在长期观察建立和使用新的纪年历之前,干脆就只按照旧纪年历德第二个数学单位神历月ner记录,所以洪水后部分才会出现像1200个神历月这么庞大的记录数字(用“天”记录更精准,但数字会增加20倍,且很多历史事件很难准确到哪一天,所以用月更合理),而洪水前ner的数值不超过12是因为都进位到近似年sars了。这种历法记录变化与玛雅哈布历的改造原理也是类似的,完全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
另外,记录方法的改变也反向说明了历法变化节点就是苏美尔王表中的“洪水”时间点。
4)寻找苏美尔王表的基准时间点和补差时间有了历法单位的换算方法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找到一个相对可靠的基准时间点,在哪里呢?只能从苏美尔末期的多方混战中寻找。
苏美尔末期,伊朗的埃兰人联合苏美尔西面的阿摩利人入侵苏美尔,苏美尔内部又分裂成相对正统的伊辛王朝和分离的拉尔萨王朝,后来阿摩利人的一支部落首领苏姆-阿布姆又在苏美尔基什城附近的巴比伦小城独立,这就形成了伊辛、拉尔萨、埃兰和巴比伦四方混战的局面。最终结果就是:拉尔萨的利姆辛灭亡了苏美尔最后一个伊辛王朝,巴比伦汉谟拉比紧接着又灭亡了拉尔萨和击退埃兰,最终是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继承了苏美尔疆域,正式建立古巴比伦王朝。
伊辛王朝、拉尔萨王朝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时间比对表(共计2图)
伊辛王朝、拉尔萨王朝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时间比对表(续前图)
从上表伊辛王朝、拉尔萨王朝和古巴比伦王朝前期的年代表关联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伊辛王朝的统治时间单位为神历月,也就意味着拉尔萨和古巴比伦前期的年代表也同样都是神历月。或许有人会问,最短的统治时间才3个神历月,最长才几十个神历月,会不会太短了?其实这种情况才更符合远古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规律,古代战争是首领带队打仗甚至冲锋,战败可能就死了,也就是大概率是你杀我一个王我、杀你一个王交错发生,首领更替频繁很正常。后面解析的苏美尔王表中具有同样的规律特征,在乌鲁克第一王朝的第二阶段苏美尔-埃兰战争开始后,苏美尔王表中城主的更迭期仅6-36个神历月,与伊辛、拉尔萨和巴比伦混战期的城主统治时长相当,远比和平时期常态几百至最大1200个神历月的统治期短太多了,这应该就是战争特性。
上表中只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的统治时期“42”不应该是神历月,而应该是自然年,因为汉谟拉比灭亡拉尔萨的利姆辛后,混战就已经结束进入和平时期了,从汉谟拉比的历史丰功伟绩来看,也不可能在3.23年(即42÷13 神历月)内能实现的,而应该是42年*365天÷20天=766.5个神历月才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古巴比伦开始采用闰月补差法将农历和纪年历合并为一,从而开启了单一日历体系的历法时代。
但根据古巴比伦泥板史诗《埃努玛.埃利什》记载,创造古巴比伦历法的是苏美尔水神恩基的儿子战神马尔杜克“按照三星化分月历”,马尔杜克也是古巴比伦最崇拜的神,所以就难以确定闰月补差法到底是汉谟拉比还是更早期苏美尔马尔杜克发明的?但至少可以说,古巴比伦可能是最早采用闰月补差法统一历法体系的国家之一。
至此,我们找到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时间基点就是汉谟拉比继位的公元前1792年!但是,从苏美尔王表的伊辛王朝灭亡至汉谟拉比继位的时间间隔又是多少呢?从上表分析来看,拉尔萨的利姆辛继位时长为59个神历月,其继位开始时间肯定比伊辛灭亡要早一些,而其灭亡时间肯定要比汉谟拉比继位时间要晚一些,所以基于汉谟拉比继位时间的补差时长必然小于59个神历月。
如果伊辛王朝的Zambiya与拉尔萨王朝的Sin-iqisham确实为同时期人物(如上表所示),由于两个人继位差异时间不超过4个神历月,而之后伊辛王朝灭亡为42个神历月,拉尔萨王朝灭亡为73个神历月,也就意味着伊辛灭亡与拉尔萨灭亡的时间差必然为31±4个神历月,而补差时间还需要扣掉汉谟拉比继位与拉尔萨灭亡的时间差,所以实际补差值会更小些。
此外,由于我们并不知道汉谟拉比继位的准确月份,同为公元前1792年的年初和年底相差365天/年÷20天/神历月=18.25个神历月的增量误差范围,所以最终暂定补差月数为31+18=49个神历月。
5)苏美尔王表的真实年代?至此就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倒推苏美尔王表可能的真实年代了,换算公式为:真实年代间隔=ner数×20天/365天。表中BCE表示公元前,CE表示公元后,sars就是自然年无需折算,但王表中“洪水”之前的一天时间要比现在长。表中我还增加了其它一些用于全球历史关联性分析的比对时间点及分析注释,本书后面章节会逐一解释。另外,为了区分古代其它大洪水,王表中“洪水”按换算时间约公元前3049年,且第二章分析为超级海啸类型,所以以下简称为3049大海啸(或3049大洪水):
苏美尔王表年代换算表(共计7图)
苏美尔王表年代换算表(续前图-1)
苏美尔王表年代换算表(续前图-2)
苏美尔王表年代换算表(续前图-3)
苏美尔王表年代换算表(续前图-4)
苏美尔王表年代换算表(续前图-5)
苏美尔王表年代换算表(续前图-6)
未完待续,下一贴用苏美尔泥板书的历史解析、考古遗址年代、古文献记录的灾害、科学考察地质灾害证据等来验证苏美尔年表年代换算表的的合理性。
(作者:牛春咏。个人版权,禁止摘抄!欢迎转载和合作,但请务必原帖转发,或注明作者及原发布平台)